说说日本制造业的“叫好”和“叫座”

在日本,不少日本人对于制造业的的认知还是那句“美国人发明,日本人做精,中国人做贱”。

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没错。电视机,小时候90年代,日本品牌畅销全球,但现在满世界都是海信和TCL。手机亦然,在我刚来日本那阵,日本本土厂商紧紧跟在iPhone背后,而现在OPPO和Xiaomi大规格占领中低端市场。

叫不叫好我不知道,但叫座,肉眼可见。

本文就浅谈制造业的叫好和叫座。


好不好?

不比日本人的国产自豪,中国不少人,尤其是已经不那么年轻的那一代(经历过国产质量不好的那一代),对于国产的映像可能还并不是那么好。

中国的人口即便掉落到了世界第二名,但依然十几亿多,民用市场巨大。这就吸引了很多中国公司愿意做那些东西。目前我们可以想象的,几乎所有民用的生活家电,几乎100%不是由中国人发明的,但这个年代,已经很难在民用领域找个什么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,却还不是Made in China的东西了。

这个事实来自于很多原因,包括但不限于

  • 外国企业的中国设厂,技术转移,让国货有了技术起源
  • 中国商人和工程师们自主研发的努力
  • 早年对假冒伪劣的处罚力度过小,让伪劣产品有了市场,赚得起始资本
  • 外国商品的定价一直超越相当一部分的负担水准,间接将部分用户逼去廉价端

就像台湾那几家电脑大厂,原来做盗版街机一样,国内的制造业,大抵也从依样画葫芦开始。

自然,品质是打不赢当时如日中天的“西方反华势力”“倾销”来的正品的。


假货赚来的钱,用来赶上真货

刚才说到了我们的东西,起码早年是不够好的,但这不妨碍那些不够好的东西卖出去,获得效益。

这点我周围的日本人往往非常不理解,你们的东西根本就不行,为什么还是可以卖掉,为什么消费者不宁可多出点钱买个更加耐用的?

用我的话说,你们有钱人,根本不知道手上只有350块,却还想买个智能手机的心情。

在中国这个国家,有这种需求的大有人在,即便2025年的今天,你依然可以看到古典如下图的假货卖法,简直忍俊不禁。

就这还能卖掉73台。

更吓人的是,Aliexpress虽然出自阿里,但本质上还算是个海外站。


现在的Made in China

就上面那种假小米都能收割一堆营业额,想想真小米。

小米从MIUI开始,做到硬件,做到智能家居,做到汽车。我不知道他们的所有东西能不能和世界最顶尖的1,2名掰手腕,毕竟我并不是个Mi boy,但我知道他们的东西都有那2个特征。

  • 比上面那些假货好几百倍的质量和性能,“日常能用”这个门槛绰绰有余
  • 比苹果,三星,iRobot和特斯拉都低一档的价格

这是很多厂商从“在国内只有穷人买”,一路发展到“出了国门人人买”的重要原因。改开时间一长,很多东西的质量,也从乱七八糟的水准,进步到了“出国不丢人”。

如今我自己住在海外,也经常光顾国货(中国货)。

原因在于,可能很多产品并不是这个门类里最好的,但也够我花这点钱,用个好几年了。


日本人的精益求精,买单的人有限

精益求精在很多地方是个非常难能可贵的品德,但在商业的不少场景下并不是。

依然说民用品的领域,很多日本厂商的产品非常优秀,东西依然在细节上优于不少国产货。

早几年一群人冲到这里来买电饭煲,让我非常费解。

“10多万日元的电饭煲煮一公斤5块钱的大米,能好吃到哪里去?”

更多人的需求,无非“把不贵的米,煮熟,不难吃”。他们并不要求这米饭和高级怀石料理店里一样粘度高,光泽亮,粒粒饱满入口有甜味。

不用的,在家煮饭,大抵糊口而已,你的东西好大家都承认,但是你贵,图个新鲜,且那会经济好时,还有人凑热闹。

现在,有些国企让人一个月就拿3000块,电饭煲要6000?那不买了。


收入不涨的日本人,把市场送给华商

日本人的薪水最近以每年5个点的速度往上走,听起来似乎很不错,但日本人其实已经30年没怎么涨薪了,以至于物价先行时,一群人都觉得日子没法过了,必须节约。

日常吃饭抽烟喝酒的钱那是刚需,住宅费用是刚需,那什么不是刚需?

家用电器,手机等等“也算是必须品,但几年买一次,单价还不便宜”。出这种钱时,往往心里特别疼。

于是,放眼望去,这些市场在我刚来时还是本土厂家占压倒性的优势,而在现在,“牙城”正在松动。手机这种,甚至前几名主流厂商里已经没了日本厂商的名字。

取而代之的,则是海信,TCL,小米,OPPO,海尔(AQUA)等。

可能在一些全世界都不得不为此买单的尖端行业,核心技术还没外泄的行业,日本依然有叫好且叫座的实力,但技术含量不再是最顶尖的民用领域,日本人并不高的生产性(效率),对于客户认知的贫瘠,工程师的自我满足没人去制止的企业文化,则让他们在这片市场,总体缺乏竞争力。


国货出海和日货自嗨

我个人并不觉得民用的平价端被国货占领是什么坏事。市场很自由也很公平,谁最符合需求,谁就能卖得好。这也是国货在很多地方和领域都出海成功的理由。

把东西做到市场承认就好,并不需要不停在脑内更新市场的需求。

脑内只是脑内而已。

日本人有很好的技术,很多时候方法论也非常先进,我作为选择日本为生活据点的人,只能希望那群厂商,尤其是白色家电目前还捏在手里的某大阪知名企业(松下我说的就是你)的工程师们,能把精力放在一些有用的地方,而不是“替用户想新需求”。

到头来,叫好可以自己叫甚至雇人叫,但叫座不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