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,我受邀(我太太之邀)去参加了一场马拉松。自然我是跑不动全马的,和我太太一样,参加了Quarter(1/4),国内管那东西叫健身跑。
对于接近38岁的年龄,还托大不做准备去跑这个,我深表后悔。
倒不是说成绩难看到让我需要痛感自己在被岁月摧残了,其实成绩还过得去,起码看最没人挡路的后5km,我基本还是能很稳地保持在稍慢于6min/km的水准,但是跑完后的身体和精神状态,的确大大不如几年前“今天跑个10km玩吧”的水准了。
但我想说的并不是跑步本身,而是,这场马拉松是和我太太一起去的,而我太太,是和她的同事们一起去的。我一直以为一起跑步的人里是有男性的,然而参加的当天我才正式确认到,并没有。
以及,我事前得到的信息是,“我的同事们都挺爱喝酒的”。综合起来,我可以说,我是混进了一场女子会。
混进女子会这事我本身并不很惊恐,毕竟更年轻时,我也因为一些意外(预定要来的男生只有我真的来了)而经历过一场1对11的卡拉OK。在那之后我就变得刀枪不入,也因为那刀枪不入(其实就是自然)的样子,我女生缘一直都不错。
这次还有家属在,对我而言简直并不算是有难度了。
太太在她的公司里已经是老资格的存在了,她的女子会朋友们也以年龄相仿的姑娘们为主,自然也和我年龄相仿。但偶尔也有属相相同,年龄小12岁的朋友混在里面。同时,也并不是“窗边族互相说不在场同事坏话的会”的样子,参与者不乏管理职,其他人的性格也开朗明快,整个风格和我曾经拥有很多同事时的年代相仿。
最年轻的参与者只有26岁。对,就是那位和我们生肖相同却小12岁的姑娘。在我看来,参与职场前辈的酒会并不难,但所有人都大自己一圈,换我我是要想想的。就更不说,还要边吃饭喝酒,边分享自己的生活了。
但这位姑娘,我姑且称其为S吧,似乎觉得年龄并不是问题。可能在她的概念里,她只是在和一群年长一些的姐姐(还混了一个姐姐的丈夫)聊天,表现不失礼貌,却也不会卑躬屈膝。说着“隔壁部门的大帅哥,我和他吃饭去了,他有女朋友,我们只是朋友啊。而且也不是两个人一起去的”云云。
到底是年轻人,喝酒的时间设定依然是照着最终电车来的,这也引发我们这群接近不惑的男女(主要是女)的感慨。“你们年轻人,到底还是精力旺盛啊。”“现在正是玩得最开心的年龄吧”。
她也和我们分享比如“我昨天完全不想出门,所以用UberEats叫了家门口步行3分处的麦当劳”之类的生活细节,而姐姐们也并不放过吐槽的机会,疾呼“一样叫你叫点别的嘛”。
“可是,叫那些慢的东西,来得就很慢嘛,而且是什么味道我也并不知道”。
来来回回,叽叽喳喳,酒馆里充满了快乐的空气。
自然,她们也不会把我拉下,时不时把我推向话题的中心,“你觉得你和你太太哪里最合适啊?”“中国的XXX是个什么样子啊”之类的问题,给我一些发挥的空间,让我不仅仅是个陪太太来喝酒的陌生男人。
而我,也并不会让她们失望,时不时抖个包袱,力所能及地满足大家的好奇心。
酒足饭饱,我也5杯啤酒下肚,姑娘们依然兴致浓厚,喝罢第二场后,在我们决定回家后,似乎还想着找第三场。
我并没有告诉我太太,其实我很久没那么高高兴兴地和人喝酒了。
这并不是因为我很久没混进女子会,忌了多年荤腥后吃上了肉。而是,没有上司对下属,年长对年下的条条框框,仅仅是社会人之间的经历与情感的共有,这种经历,于我而言可谓“好久不见”。
曾经我也有一群很可爱的同事,他们会拉我多喝一杯,谈谈工作中和上司不能说的感想,甚至在我进程不顺畅时,他们会成为倾听我烦恼的人。我为我太太高兴,她到今天,依然有那么群人和她叽叽喳喳地喝酒,共享嬉笑怒骂的情感。
而我,可能得再跳一次槽才能重新拥有这些了。
我得感谢我太太,让我想起这种好。